商水“黄寨大嫂”为乡村治理注入“她力量”

侠名

原标题:商水“黄寨大嫂”为乡村治理注入“她力量”

□ 本报记者 赵红旗

□ 本报通讯员 吴国峰

在河南省商水县黄寨镇,胡同是乡村治理的基础单元。一条条胡同或长或短,住户多则十来户,少则五六户,却都有专属的胡同长,而这些胡同长有个共同的名字——“黄寨大嫂”。

“黄寨大嫂”都是各个胡同有威望、人品好、愿意为大家服务的群众,经过村民推选、村委会考察、乡镇登记入册后“上任”。平日里,她们在做好自家事务之余,积极帮助村里化解矛盾纠纷。

黄寨镇辖24个行政村、96个自然村,6.3万口人,6.8万亩耕地,是河南省“中州名镇”。镇里外出务工人员多,在家留守的妇女、儿童、老人也多。为探索农村基层治理新模式,激发广大留守妇女投身乡村振兴建设热情,镇党委将24个行政村的1107个胡同设置成微网格,在全镇创新打造以党建为引领,以“黄寨大嫂”千人胡同长为抓手的基层微网格治理体系,激活基层治理的“末梢神经”,打通了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米”,实现了基层治理的零距离、全覆盖、全天候、全方位,真正实现了“小事不出胡同,大事不出村”,破解了基层信访难题。

程王村村民勾春杰在“黄寨大嫂”中有“大姐大”的雅称,在调解矛盾纠纷方面是把好手。全镇共配有勾春杰这样的大嫂胡同长1107名,全部做到“三知三清六掌握”,即知民情、知户情、知胡同情,对胡同内每户家庭人员情况清楚、家庭社会关系清楚、家庭经济状况清楚,掌握胡同人居环境、社情民意、矛盾纠纷、安全隐患、从业就业、移风易俗六方面内容。她们坚持月排查零报告制度,准确摸清底数,掌握动向,及时稳控。集中时间、集中人员、集中精力对矛盾纠纷认真开展自排、自查、自纠、自化,及时做好化解预案。

2024年以来,“黄寨大嫂”共排查掌握矛盾纠纷线索500多条,帮助镇、村两级解决各类信访问题200多项,调解邻里纠纷200余起,为乡村治理注入“她力量”。(赵红旗 吴国峰)

(法治日报)

盐城“好大叔”8年代驾挣16万元 全部用于公益事业

成都国际音乐剧节闭幕大戏 俄罗斯音乐剧《安娜·卡列尼娜》在成都首演

湖北省京山市发布暴雨红色预警

宫本恒靖将任日足协主席 日本足球领导层推进年轻化

突然曝出:“每天涌入几百人哄抢,拦都拦不住!”

浙江省嘉善县发布雷电黄色预警_3

新三板挂牌公司2023年营收合计1.57万亿元 实现连续三年增长

秘鲁中部发生一起交通事故 造成2死15伤

山东省广饶县发布大雾橙色预警_1

扎根雪域高原 奋斗书写新篇

内蒙古自治区镶黄旗发布大风蓝色预警

广州全省24条河流38个水文站超警戒

商水“黄寨大嫂”为乡村治理注入“她力量”的相关内容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壮观网络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

取消
微信二维码
微信二维码
支付宝二维码